
在日前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成功当选。这使得即将在接下来的四年中继续由民进党执政的台湾岛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台湾本地,还有其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对于两岸关系来说,赖清德的上任可能带来更高的风险。毕竟,考虑到民进党在过去的8年间的所作所为,这次的选举结果无疑是对两岸关系友好进展的一个打击。然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需要我们记住:在政治舞台上,凡事皆无绝对。民进党的一些政客经常言行不一,因此,我们要逆向思考才有可能寻找到真相。在当前复杂敏感的国际环境下,他们应该清楚推进“台独”等极端路线只会引来灾难。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读民进党当局的行动和决策?固然,我们不能轻易地对他们的话语做出肯定的评价,但从民进党最近的一些动作来看,似乎可以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揭示了一个事实:民进党当局恐怕已经意识到,继续推行过去那些对两岸关系有害的政策可能将给台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参考消息》在报道中提到,王国林——台当局交通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于15日表示,有望在3月1日恢复岛内旅游团赴大陆,甚至两岸空运也可能根据需求而复航。这个声明无疑是向大陆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好像在暗示一个事实: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未完全破裂,还有恢复的可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王国林此前在2023年11月就曾做出类似表态,提及了有关“预期在2024年3月1日赴大陆观光”的计划。但后来台当局却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落实,使得外界普遍认为,这可能只是他们为了岛内大选造势的一种策略。而如今,民进党当局在刚刚赢得大选后,王国林再度强调这个表态。这样的时机选择,让人不禁产生质疑:这是巧合还是预谋?
然而,台当局泛起这股复航大陆的“春风”,究竟是出于真心实意还是别有用心?
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两岸旅游行业受到了重挫。特别是在台当局积极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进行抵制的情况下,宣布暂停所有的两岸旅游项目。连带着,在疫情结束后,出于对抗大陆的考量,他们依然迟迟未能为两岸旅游解封。反观此次民进党赢得大选后的第二天,台当局却再次提及了恢复两岸旅游的相关承诺,可谓是时机恰当。
根据岛内媒体披露,全台大约有超过4000家旅行社,其中有90%以上的旅行社都在从事与两岸观光旅游相关的业务。故而,如果旅游业能重启,那么无疑将给岛内带来一片新的生机。
倘若只看表面现象,可能会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对民众的善意回馈,为了安抚广大岛民的神经。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民进党以政治利益为导向的一个策略选择。因为此次大选结果对两岸关系带来了额外的紧张,民进党当局无疑清楚,如果继续进行对抗,未来四年的岛内生活将会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需要给岛民提供一个安心的承诺,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我们不应忽视赖清德当选后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向大陆释放出开放旅游团的举措,这是否暗示着民进党当局已开始意识到强硬抗拒大陆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反而可能引火烧身?这虽然只是猜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某种方式缓解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此为台湾争取更多的自由空间。无论如何,至于大陆方面是否会对此做出积极回应,只能等待时间的见证。
台湾大选决定了接下来的外交走向
就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刚揭晓数小时后,中太平洋岛国瑙鲁宣布与台当局断交,转而与大陆建立外交关系。这无疑给民进党当局当头一棒,让他们猝不及防。这再次唤起了民进党对大陆展现实力的深深忧虑。
对于台当局来说,与瑙鲁断交只是冰山一角。在过去的短短八年间,已有10个所谓的“邦交国”选择中断了和台湾的外交关系。当前,仅剩下12个所谓的“邦交国”,这无疑使得台湾在国际场合中越来越孤立。
更为严重的是,大陆在国际外交方面的威压并没有止步。据报道,中国商务部正在就台当局对大陆商品设立贸易壁垒进行深入调查。未来如果查实,将有更多的台货产品失去对大陆商品的关税优待。果然如此,将进一步打击台湾经济的发展,带给台湾更大的压力。
正因如此,在陆续受到压力之下,民进党当局显然开始反思自己的施政策略。他们必须找到新的策略,以缓解两岸间的紧张关系,并找到新的出路。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尝试是否真的能够取得效果?
所以说,他们选择宣布有望在3月1日开放岛内游客赴大陆观光,算是一种向大陆释放和平信号的尝试,也可看作是一种向大陆表达愿意缓和两岸关系的善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警惕:这些政策调整可能只是民进党当局为了确保他们自身的统治,而做出的权宜之计。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正在试图糊弄岛民,以获取更多的政权支持。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大陆方面并不可能被轻易地糊弄过去。他们对台湾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那就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如果民进党当局真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两岸关系,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否则,他们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